說到這間店就讓自小就常在永康街鬼混的我有點汗顏,因為我居然不知道有這間店。這間坐落在麗水街旁,經營34年的小麵店,不起眼的招牌看的出歷史的痕跡。
狹長型的店面用拉門圍著,少了點平易近人的感覺,甚至可能會讓人有些卻步。老板夫妻倆雖不多話,但卻像是家中的長輩,給人一種和藹親切的感覺。
內外的廣告輸出應該是包給廣告公司做的,說實話做的倒也不錯;只是同樣的錢,如果把招牌換新,拉門換成落地窗,效果應該會更好些。話雖如此,店裡整理的相當乾淨,包括桌面亦沒一絲黏膩感,足見店家的用心。
評比與感想
1. 湯
當麵一上桌,就讓人覺得這不是一碗尋常的牛肉麵,撲鼻的沙茶香與隱約可見的豆芽菜,這不是一般牛肉麵會出現的景象。
試了試味道,我直覺的想起了我小時候最愛吃的沙茶肉羹麵,這味道有幾分神似。入口沙茶與牛肉交錯的香醇濃郁滋味直接的衝擊味蕾,搭配著酸菜的酸與豆芽菜的鮮甜,味道豐富卻又協調、不相互搶味,這種口味的牛肉麵我還是第一次吃到。
雖然味道相當不錯,但是若是以我對牛肉麵的標準來看,就差在牛肉失去了在湯裡主角的地位,變的像偶像團體的一員,不是太突出。
不過就吃飯來說,好吃比較重要。。。哈~
2. 麵
此店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超過2公分寬的手工家常麵。原本以為是類似花蓮人吃的麵片,又寬又厚,可是上桌後才發現其實厚度大概只有0.3公分左右,跟一般牛肉麵店用的寬面差不多。
麵煮的稍微透了些,但不失手工麵特有的Q彈口感,搭配濃郁的牛肉湯,相當的對味。唯麵中有兩條麵沒有煮開,所以稍硬,不過。。。我就是喜歡吃硬的~
3. 肉
肉大概是這碗麵較弱的一環。
切的大塊的毽子肉,雖不像其他店家一般滷至軟爛,略帶嚼勁口感其實更符合我的喜好。可惜的是牛肉的味道都跑到湯裡了,肉裡相對的沒有什麼味道,只有一點淡淡的中藥味,稍微可惜了。
4. 小菜
小菜是採加熱滷味的方式,滷汁中老滷特有的陳香與恰到好處的中藥味,儘管不特別但口味上並不差。不過就選材上豆乾與花乾都偏硬,喜好就看個人了。
同場加映 炸醬麵
炸醬的味道相當與眾不同。據悉是用低鹽豆瓣醬與味噌、番茄醬所調製,香濃卻不死鹹。與寬版的麵條搭配,風味相當獨特迷人。(如果再加點辣就更棒了)此外該店的燙青菜是以肉醬調味,亦有一番不同的滋味。
總評
我對這家的感覺其實跟之前的一品山西刀削麵差不多,都是好吃但尚不到我對「好吃牛肉麵」的標準。但是看到跟臉一樣的碗公,以及吃完的痛快與滿足,什麼標準都不是那麼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