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又是一家我從小看到大的店。此名原名「老張擔擔麵」,坐落於仁愛路與杭州南路口,後來遷至永康街。由現任老闆的母親接手後,才更名「老張牛肉麵」,與彼鄰的永康牛肉麵共同讓永康街成為台北另一個牛肉麵聚落。幾年前搬遷至麗水街新址,並於南昌路上開了第一間分店。

R1021241.JPG 

 雖然從小看到大,不過總店我從來進去過,倒是一年多前去南昌路吃過一次。那次的經驗讓我本來想直接將「老張」跳過,直到無意中翻書時發現其中寫到「清燉牛肉麵」是該店招牌(雖然盡信書不如無書,更況且該書本不可信...),讓我覺得試一下應該也無訪。

位於淡江大學城區部旁的,紫紅色的招牌算是相當特別且醒目。門口雖有貼著某設計公司的大名,不過從紅色的店家簡介到另一側的燈箱,我實在感覺不出有什麼經過設計的感覺。。。

R1021236.JPG 

店內裝潢算是素雅,沒有太多的裝飾,不過看的出清潔做的相當落實。剛走近門,老闆就立即的招呼我,並由小姐帶我入座。剛入座,馬上茶水就送上,以牛肉麵來說算是稀奇,不過我當時心想的是會不會像昨天功夫一樣要收我服務費。(結果是不用)態度其實還算不錯,店家也算用心,不過就是少了分親切感。

R1021231.JPG 

店裡的小菜是全開放式的,由上方鐵盤裝盛,在分到下方的小盤,由於全部沒有加蓋與冷藏,在這種夏天有些令人堪慮。

R1021232.JPG 

還有就是這只盤子。當我拿完小菜後,小姐又拿了一個同款的盤子給我,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拿來放筷子。。。只是當麵上桌後,小姐就把那個盤子拿走,換成照片裡這只。除此之外,小姐把那個盤子拿回去後,又跟乾淨的盤子放在一起,直到他發現我一直在看他,才將那只莫名奇妙的盤子收掉。。。結論是,那個盤子到底是要幹啥。。。誰來告訴我。。。

R1021230.JPG  

 

評比與感想

 R1021210.JPG 

 

1. 湯

乳白色、略帶稠度的湯頭,表面完全沒有油,散發出的香氣不是應有乳香,而是一股淡淡中藥氣息。表面灑上的不是一般的蔥花,而是價位較高的蒜苗;雖有一說「清燉牛肉要搭配蒜苗才對味」,不過這倒是我第一次在麵裡看見蒜苗。

就味道上來說,這湯嚐起來算是不錯,牛肉與大骨煮出的清爽味道,搭配偏甜的藥材,是在夏天也能接受的溫和口味。這應該是我吃到清燉牛肉麵裡最像藥膳的一碗,牛與藥的味道幾乎是1:1,均不算特別突出。

不過我覺得這帶嗆味的蒜苗,似乎就不是太恰當。這吃起來的感覺就像去寺廟裡放炸彈,衝突感相當大。

 R1021228.JPG 

 

2. 肉

肉用的是澳洲腱子心,切法與永康相近,不過更大塊些。不似永康的牛肉吃起像豆腐,此店的牛肉柔軟卻又緊緻,倒像是海綿一般,軟中帶嫩的口感算是相當有特色。

味道的就比較令我疑惑,雖說是清燉牛肉麵,中心部份吃起來卻是「醬味」十足,

我猜可能是滷汁魯過後再放到清湯裡去煮(或浸泡)。雖然說味道並不差,但卻有種讓人一絲絲受騙的感覺。

 R1021220.JPG 


3. 麵

麵條用的是台式的無蛋細拉麵,口感算普通,不過比吃過的其他同型麵條似好些,與湯的搭配也還算及格。說實話,這樣的麵條應該是一般台灣人比較習慣的。

 R1021227.JPG 


4. 小菜

這豆乾似乎是與肉絲一起拌炒而成的。辣味與蒜味不至太重,但卻有些油膩了。還有就是價錢,我覺得真的是太超過了。。。

 R1021203.JPG 

 

總評

整體上來說不是一碗很「清燉」的「清燉牛肉麵」,肉與湯像是來自不同星球般,但倒算是和平共處。味道雖沒有特別之處,整體來說算是不錯,只是吃到一半會忘記自己在吃的是牛肉麵。其實該店真正的招牌應該是賣了近半世紀的蕃茄牛肉麵,而賣最好的據說是辣味牛肉麵,而清燉牛肉麵勒?是最貴的...

 

我猜大部分的人都會困惑,為什麼吃牛肉麵要配粉蒸排骨與肥腸?其實很簡單,因為這兩道是標準的四川菜,早期川味牛肉麵就是四川人所經營的,所以賣賣家鄉菜也什麼好奇怪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U 的頭像
    YU

    浪人吃的部落

   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