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走平價路線的小店似乎在天母的知名頗高,現在已在附近開了第二間店。據說老闆早年曾赴日本學藝,因為喜歡相撲,所以將店名取做「二子山」。我想許多人跟我一樣一頭霧水,經查詢才知道,原來二子山部屋是日本相當有名的相撲部屋,是由1950~1960年代在相撲界呼風喚雨的初代若乃花所創立。
站在店門前,一整排的紅燈籠相當顯眼。招牌上大大的相撲圖案,似乎在傳達著該店的堅持。相較起來「二子山」三個似乎就太可愛了一點。走進門第一眼看見的就是一尊相當可愛相撲瓷偶,延續進去的繞著料理區的吧台,此外大概就只有2~3張桌子,真的間是不大的小店。。店裡沒有華麗的裝潢,不過倒是利用一年簡單的物品營造出了日式風格。
料理區算是相當乾淨整潔,不過我前方煮麵的小姐實在是太酷了點,少了點與客人互動的親切感,反而會讓坐在吧抬得客人有些不自在。且因為是吧台,所以用的是高腳椅,而且底部是固定的無法移動,對較高的人或是小孩子來說可能就不是那麼舒適。
該店的招牌料理應該算是豬排飯與拉麵的雙拼,不過因為肚子裡還有半碗牛肉麵所以作罷。點了老闆獨創的檸檬味增拉麵;雖說檸檬加味噌有一點奇怪,據說日本電視台亦曾來台專訪這獨特口味的拉麵,也就另人充滿遐想。
評比與感想
1. 湯
這湯是魚乾與柴魚為底熬製,所以略帶一點魚的腥味,濃度也偏稀。此外雖是味噌拉麵,味噌味並不算濃,我想可能是因應台灣人的口味作修改。整體味道有些像「拉麵道」泡麵的味噌口味,不過當然味道自然的多。
麵上的檸檬總共有三片,與湯裡的魚味搭起來有點像加了檸檬汁的烤秋刀魚。但是把檸檬片壓入湯中後,我覺得是有些酸的過頭,太過於喧賓奪主,幾乎所有味道都被蓋過。我想或如果只加一片或是單獨使用檸檬皮,然後湯底再厚重點,或許味道會比較平衡。
2. 肉
這叉燒用的應該是夾心肉,沒有太多油脂,卻相當的軟嫩。不過味道稍淡,也調味也沒什麼特別之處。
3. 麵
麵條的口感與彈性都普通,不過因為湯實在太酸了,有種再吃泰式酸辣海鮮麵的錯覺。
4. 配料
滷蛋稍鹹且略硬了些;筍乾不會過酸,軟硬也是中。
豆芽因為是因為是燙起來放著,所以稍微生了點。
炸豆腐搭配柴魚片與柴魚醬汁,以及甜薑末,味道算是相當不錯。不過價格算是稍貴了些。
總評
這算是一家本土化的日式家庭料理店,價格算是親民,料理味道有基本的水平。順路經過停下來吃頓飯,那算是不錯的選擇;不過如果說要特地跑一趟,可能就會有點讓人失望。
若乃花幹士(初代),原名花田勝治,別號「土俵之鬼」,是相撲界的一代名將。台灣人較熟知的兩位橫綱:貴乃花與三代若乃花,其實就是他姪子。當年的二子山部屋就是現今的「貴乃花部屋」。(若乃花老先生已於一年前過世,享年82歲。)